晶元製造的各個階段

晶元製造的各個階段,from AI小助理

(1) 晶圓準備階段 (Wafer Preparation)

  • 步驟
    • 從矽錠(Silicon Ingot)切割成薄片(Wafer),進行拋光與清洗,形成高純度矽晶圓。
  • 所需材料
    • 矽晶圓 (Silicon Wafers):高純度單晶矽,厚度約 0.7-1mm,直徑 300mm。
    • 拋光液 (Slurry):化學機械拋光(CMP)用漿料,含氧化矽或氧化鋁顆粒。
    • 清洗液 (Cleaning Chemicals):去離子水(DI Water)、氫氟酸(HF)、氨水(NH4OH)等。
  • 潛在供應商
    • 矽晶圓:信越化學(Shin-Etsu Chemical,日本)、勝高科技(GlobalWafers,台灣,美國上市母公司)、SUMCO(日本)。
    • 拋光液與清洗液:杜邦(DuPont,DD,美股)、恩特格里斯(Entegris,ENTG,美股)、Merck KGaA(德國,美國 ADR 交易)。

(2) 薄膜沉積階段 (Thin Film Deposition)

  • 步驟
    • 在晶圓表面沉積多層薄膜(如金屬、絕緣層),使用化學氣相沉積(CVD)或物理氣相沉積(PVD)。
  • 階段的主要目的:
    • 形成電路結構的基礎層
      • 目的:沉積絕緣層(如氧化矽 SiO2)或導電層(如銅 Cu、鎢 W),作為電晶體、互連線與記憶體單元的基礎。
      • 作用:這些薄膜定義電路的電性特性(如絕緣或導電),確保電流在晶片內正確傳輸。例如,SiO2 用作電晶體的閘極絕緣層,銅用於互連線。
      • 技術意義:在台積電的 2nm 製程中,薄膜的均勻性與厚度控制至關重要,直接影響晶片的性能與功耗。
    • 提高晶片的絕緣與保護
      • 目的:沉積介電層(如氮化矽 Si3N4)或鈍化層,防止電流洩漏並保護晶圓免受外界環境(如濕氣、灰塵)影響。
      • 作用:這些層減少寄生電容,提升晶片穩定性,特別在高頻應用(如 5G、AI 晶片)中關鍵。
      • 技術意義:先進製程(如 3nm)對介電層的低介電常數(low-k)要求增加,需使用特殊材料。
    • 實現多層結構的堆疊
      • 目的:通過多次沉積形成多層薄膜,構建三維電路結構(如 FinFET 或 Gate-All-Around,GAA)。
      • 作用:多層結構提升晶片密度與計算能力,例如台積電 2nm 製程的 GAA 技術依賴多層金屬與絕緣膜堆疊。
      • 技術意義:薄膜的精準沉積決定了電路的層次與效能,影響 AI 與高效能運算晶片的發展。
    • 增強材料性能與兼容性
      • 目的:沉積特定材料(如高k 介電材料或金屬障壁層)以改善電性性能或與其他層的兼容性。
      • 作用:例如,高k 材料(如HfO2)替代傳統 SiO2,減少漏電流;鈦(Ti)或鉭(Ta)障壁層防止銅擴散。
      • 技術意義:這些材料在台積電先進製程中降低功耗與提升可靠性,滿足摩爾定律延續需求。
  • 所需材料
    • 沉積材料:矽氧化物(SiO2)、氮化矽(Si3N4)、金屬(如銅、鎢)靶材。
    • 氣體:矽烷(SiH4)、氨氣(NH3)、氫氣(H2)。
    • 化學前驅體:有機金屬化合物(如 TEOS)。
  • 潛在供應商
    • 靶材與氣體:應用材料(Applied Materials,AMAT,美股)、蘭姆研究(Lam Research,LRCX,美股)、Air Liquide(法國,美國 ADR 交易)。
    • 化學前驅體:Merck KGaA、Versum Materials(美國)。

(3) 光刻階段 (Photolithography)

  • 步驟
    • 使用光刻機(EUV 或 DUV)將電路圖案轉印到晶圓,涉及塗布光阻劑(Photoresist)、曝光與顯影。
  • 所需材料
    • 光阻劑 (Photoresists):感光性聚合物,用於圖案轉移。
    • 顯影液 (Developer):氫氧化四甲基銨(TMAH)溶液。
    • 抗反射塗層 (Anti-Reflective Coating, ARC):減少光學干涉。
  • 潛在供應商
    • 光阻劑與 ARC:杜邦(DD,美股)、JSR Corporation(日本,美國 ADR 交易)、Shin-Etsu Chemical(日本)。
    • 顯影液:Merck KGaA、Tokyo Ohka Kogyo(TOK,日本)。

(4) 蝕刻階段 (Etching)

  • 步驟
    • 通過乾式或濕式蝕刻移除不需要的材料,形成電路結構。
  • 所需材料
    • 蝕刻氣體:氟化碳(CF4)、三氟化氮(NF3)。
    • 蝕刻液:氫氟酸(HF)、磷酸(H3PO4)。
  • 潛在供應商
    • 氣體與液體:蘭姆研究(LRCX,美股)、應用材料(AMAT,美股)、Air Products(美國)。

(5) 摻雜階段 (Doping)

  • 步驟
    • 通過離子植入或熱擴散引入雜質(如硼、磷),改變矽的電性。
  • 所需材料
    • 摻雜劑:硼烷(B2H6)、磷化氫(PH3)。
    • 光阻劑:保護非摻雜區域。
  • 潛在供應商
    • 摻雜劑:Air Liquide、Linde(德國,美國 ADR 交易)。
    • 光阻劑:杜邦(DD,美股)、JSR。

(6) 互連階段 (Interconnect)

  • 步驟
    • 在晶圓上形成金屬層(如銅互連),使用電鍍與CMP技術。
  • 所需材料
    • 金屬靶材:銅(Cu)、鋁(Al)。
    • CMP 漿料:含氧化矽或氧化鋁的拋光液。
    • 電鍍液:硫酸銅(CuSO4)溶液。
  • 潛在供應商
    • 靶材與電鍍液:應用材料(AMAT,美股)、Honeywell(美國)。
    • CMP 漿料:杜邦(DD,美股)、Cabot Microelectronics(美國)。

(7) 封裝與測試階段 (Assembly and Testing)

  • 步驟
    • 將晶圓切割成單芯片(Dicing),封裝(Encapsulation)並測試(Testing)。
  • 所需材料
    • 封裝材料:環氧樹脂(Epoxy)、基板(Substrate)。
    • 切割液:去離子水與化學添加劑。
    • 測試探針 (Test Probes):金屬探針。
  • 潛在供應商
    • 封裝材料:ASE 集團(台灣,3711.TW)、Kyocera(日本,美國 ADR 交易)。
    • 切割液與探針:恩特格里斯(ENTG,美股)、Tokyo Electron(日本,美國 ADR 交易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