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-bit、10-bit、12-bit、4:4:4、4:2:2、4:2:0 是什麼呢?

8-bit、10-bit、12-bit、4:4:4、4:2:2、4:2:0 是什麼呢?

8-bit、10-bit、12-bit指的是色深

色深(Color Depth)又稱色位深度,表示每個像素能呈現的「色彩層次數量」,通常以位元(bit)作為單位來衡量數位影像的色彩階數。

8-bit就是以2的8次方(28)來代表一個RGB單一顏色的色階變化,因此在8-bit下,所能呈現的顏色就變化就是:

2^8*2^8*2^8=16,777,216

同理,10-bit可以表達的色階變化就是:

2^{10}*2^{10}*2^{10}=1,073,741,824

12-bit可以表達的色階變化就是:

2^{12}*2^{12}*2^{12}=68,719,476,736

4:4:4、4:2:2、4:2:0指的是色度的採樣

色度取樣是數位影像壓縮技術的一部分,利用人眼對亮度(Y)比色度(Cb 藍色分量、Cr 紅色分量)更敏感的特性,減少色度數據以節省頻寬或儲存空間。

為什麼沒有用來描述的綠色分量?這是因為綠色資訊隱含在亮度(Y)與色度(Cr, Cb)的組合中,可以由Y、Cr、Cb推算出來。而在亮度的部分,綠色戰比最高,因為人眼對綠色最敏感。

4:4:4、4:2:2、4:2:0指的是色度的採樣,不同的採樣方式,影響到最後的呈現色差與檔案大小。當然,取樣數越高的方式,會更為接近原色,同時所要表達顏色的檔案也就會越大。

如上面的說明,4:4:4的

  • 第一個4:代表針對一個採樣點,再來一列要定義的採樣數量
  • 第二個4:針對Cb要做幾個採樣
  • 第三個4:針對Cr要做幾個採樣

因此從上面的這個示意圖來看,就可以知道4:4:4、4:2:2、4:2:0這三種色彩取樣方式的不同。透過4:2:2或是4:2:0的方式就能間接達到影像壓縮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