藍芽小象全記錄 – Part 1

一.硬體購買篇

[ 8" LCD Touch Panel ]

大小:220mm (W) x 160mm (H) x 35mm (D)
像素:115萬
最大解析度:1024 x 768
亮度:400
對比:400:1
面板:SHARP
價格:$ 7500

[ Mainboard – VIA EPIA SP 13000 ]

大小:170 mm x 170 mm
價格:$ 6300

本來我考慮的是 EPIA MII/C3 12000,在純主機板的部分(含CPU)其耗電量較 EPIA SP 13000 多了 2 watt 的耗電量。但一方面價差只有 200,另一方面在影像壓縮及相關效能方面有些許的提升,因此最後考慮了這款。

如果以該主機板(含CPU)再加上兩個 USB 裝置、一個 slim DVD-ROM、一個 2.5" HD、RAM、一個系統風扇。以播放影片的情況來看,耗電量約 48 watt 左右。而在相同的條件值下,Intel 的主機組合耗電量一定都超過 150 watt 以上。

[ Enclosure – ICP 3699 ]

大小:210mm(W) x 65mm(H) x 258mm(D)
電源:80 Watt
價格:$ 3350

[ Miscellaneous ]

(1) USB Dongle

價格:$ 480

為什麼會叫藍芽小象?不過也就是多這麼一根  為什麼會需要這個?是因為我希望透過Voice Gateway,利用CarPC來接聽手機,或是在必要的時候,透過它來利用手機上網。我建議大家買Broadcom晶片藍芽發射器,並不是代表其他的晶片不好,而是Broadcom晶片bundle的軟體「BTW」,在protocol stack上支援比較完整,比較不會有一些問題。這地方我可是花了些血汗錢,才換來的痛苦經驗至於這要在那邊買呢?上 yahoo 拍賣很容易就可以找到了。我買的是 Blue Tooth v2.0 Class 2 + EDR 發射接收距離 20m ~ 80m 的那款。因為只是在車上使用,因此使用 class 2 的發射器就足足有餘了。雖然距離較短,但發射功率也較低,應該會省電些。而且,除非你開的是長型的遊覽車,要不 20 公尺應該也足足有餘了吧。

(2) 記憶體 (創建)

規格:DDR-400 512MB
價格:$ 1530

(3) DVD-ROM (TOSHIBA)

價格:$ 1200

(4) 硬碟 60G MB

價格:$ 2970

[ Total ]

總價:22850


二.硬體組裝篇

↑ 外殼的正拍

↑ 外殼的斜拍

↑ 外殼的斜拍(後面是15" 螢幕)

↑ 外殼的側拍

↑ 沒什麼裝 2.5" 的經驗,再加上沒有防呆裝置,試了幾次才找到正確的方向。沒裝過的可以參考一下。

↑ 這個是光碟機除了排線之外,下方有一個電源(以前插軟碟機的那種)。一樣沒有防呆裝置,試了一下後才找到正確的方向。

 

 

↑ 雖然可以用一條排線就好,但所附的排線設計不良,長度不夠。所以使用了兩條 IDE 排線。這倒使後來蓋上上蓋時,有些不方便。

↑ 開機成功囉

↑ 19" 的 LCD、15" 的 CRT與 8" 的觸碰式螢幕排排站。

↑ 進 BIOS 去找找有沒有抓到硬碟與光碟機。接著就是開始安裝作業系統囉!

↑ 過了一個下午,我終於將軟體全部裝完了。選了半天,還是用我夢想中的下一台車 Infiniti 當作 LOGO。(軟體使用 MediaCar)

↑ 這是另一套CarPC的軟體(軟體使用 Media Engine)


三.車內組裝篇

 懶得去車廠,所以音響主機一時也沒辦法拆下來,因此螢幕與線路的部分就暫時壓在地毯下囉。駕駛座部分的電線真是亂到一種報廢車輛的境界  但電腦主機與電源轉換器的部分倒應該算是確定了,就往下看囉~

主機、電源轉換器、測速器(這個以後應該會以CarPC來取代)、負離子空氣清靜機、簡易駕駛座地面夜間照明燈…等,一堆列到手軟的裝置,每個都要接電,但是哪來這麼多的接頭呢?只好去汽車百貨買了兩個一編三的電源多孔插座囉。其中一個是如下圖有控制鍵,能夠在不拔各插頭的情況下,控制各電源的開關。這樣前座的兩邊就都有三個插座,應該能滿足我前座電源上的需求了。(當然外露電線的部分也是之後要慢慢解決的問題囉)

↑ 電源控制器。

↑ 兩個多孔電源插座。

↑ 安裝在駕駛座下的主機。(背面)

↑ 這就是安裝在駕駛座下的主機。(背面再來一張)

↑ 這也是安裝在駕駛座下的主機。(正面,未打閃光燈。夜晚,那顆藍色的小燈光讓駕駛座下蠻有質感的喔!)

↑ 這也是安裝在駕駛座下的主機。(正面,打閃光燈。)

↑ 這也是安裝在駕駛座下的主機,正面再來一張。

↑ 這是在右手邊副座下的電源轉換器,它右前方的銀色物體就是原廠的音響主機換片箱。

↑ 主機和電源轉換器安裝完成後,兩個前座的座位都有一片可以放下的軟質檔版。剛好遮住所有主機與電源轉換器之間連接的電線。看起來完全沒有任何的痕跡  主機、電源都安置好了,剩下的就是觸碰式螢幕囉。

↑螢幕就是靠上面這幾個東西架起來而完成的。在這邊感謝 SUV-Life 網站的「一位車友」(糟糕!我忘記你 ID 了!)所提供的意見  

↑將它們以螺絲鎖起來之後就是這個模樣。

↑換個角度給大家參考。

↑ 再換個角度給大家參考。

↑還沒將固定座插入音響主機前的模樣。

↑將固定座插入音響主機前的模樣。

↑換個角度看看固定座。

↑再裝上螢幕就是這個樣囉。

在這邊有遇到一個問題,就是螢幕上不斷會有波紋的產生。但這個問題後來在重新調整 LCD 的顯示頻率後就解決了。

將螢幕放在這個地方是個暫時的權宜之計,在避免換掉主機,要再買擴大機而提高成本的考量下,可能得再找個好地方來擺置它。因為如果將螢幕放在上面的那個位子的話,對駕駛的視線有很大的影響。

↑ 再來一張。這是我日前和車隊出去時,接在CarPC上的Webcam。目的是用來邊開邊錄 Off-Road 的情況

《接 藍芽小象全紀錄


其他資訊:

1. 電壓計算網站 for VIA

2. 電壓計算網站 for Intel / AMD